山西小米基础粥之小米粥的做法
[db:原料]
小米,中国古称稷或粟,俗称谷子,谷子去壳后就是小米。
相传唐朝时期,一为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要到邯郸,巧遇一名姓卢的书生。卢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让他在梦中得到荣华富贵。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没有熟。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成语“黄粱一梦”,这里的“黄梁”指的也是“小米”,古人把谷之上等称为“粱”。
山西盛产小米,山西人的饮食离不开小米,小米稀饭成为山西人早晚餐中必不可少的饮食。一天之中如果不喝一碗小米稀饭,就会觉得胃里不舒服,心里总有一番念想;而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稀饭下肚,立即感到浑身惬意无比轻松,这样的饮食对于山西人来说应该是最幸福的事了!
从小喝着小米饭长大的我,对小米饭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小就知道小米饭是十分养人的,家里有人生病或者身体不舒服时,妈妈总会熬一锅小米饭,说这是最好的补药,可以温补脾胃,补充气血。在山西老家,女人在坐月子期间最主要的饮食就是小米饭,因为小米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恢复体力。
小米饭营养丰富,但熬起来并非易事。熬得好的小米饭米与水充分混合,浓滑香稠;熬不好的小米饭,米是米,汤是汤,清汤寡水,淡然无味。虽然我在家时没有做过饭,但亲眼目睹妈妈熬小米饭的情形是无以计数的,妈妈总是先往灶台上坐一锅水,然后取一个碗,里面放入小米和少量的大米混合,用清水淘洗一遍,等锅里的水响起来的时候,把淘好的米放入锅中,妈妈用勺子把米搅拌三次,就盖上锅盖小火熬煮。而当妈妈有事情抽不开身时,也会喊我帮她往水锅里加米。那时妈妈在我耳边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锅里响起来的时候再下米。”妈妈说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具体是什么,听我和你细细道来。
第一:中医认为小米性凉,所以山西人会在熬小米稀饭的时候加一点平性的大米,也就是山西人所说的“二米粥”。但小米与大米的比例要得当,小米占大多数。
第二:淘洗小米时不要用手搓,会搓掉小米表皮含有的营养物质。
第三:小米也不要长时间浸泡。
第四:熬小米稀饭不要冷水下锅,冷水下锅米粒易沉底,会出现糊锅的现象。
第五:熬小米稀饭也要注意一定不要水烧开下米,而是烧至锅里的水发出响声,水似开非开的时候加米。如果等水烧开下米,熬出来的小米粥色泽会发白。
第六:小米下入水锅里,用勺子搅拌几次小米,为的是防止小米沉到锅底,里面的大米会粘锅。
第七:熬小米粥大火煮开后,要改用小火慢熬,这样熬出来的小米粥汤汁浓稠,味道更香。
第八:熬煮过程中,会有溢锅的现象发生。这时不用管它,可以适当的让其溢下锅,这样也可以给熬出来的小米稀饭增香增稠,味道更好。
第九: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煤气灶或电磁炉,如果长时间的溢锅,怕有危险发生。所以在锅溢一下后,可以用一根筷子架在锅边,使锅盖与锅边形成一个缝隙,小火慢熬。但千万不要把锅盖全部揭掉,那样粥的香味会散失掉。(写到这里,想起我在太原租房住时,同院有个山东男孩,去房东家的厨房里打热水。看到房东家火上面熬的小米稀饭往外溢,那男孩便把锅盖揭掉。出来后和房东说:“大姐,你家的粥溢锅,我帮你把锅盖拿掉了。”这时,我们房东大姐回了一句:“就是专门让锅里的汤汁往外溢,熬出来的饭才香。”呵呵,是的,这就是山西人熬小米粥的技巧,山东男孩说:“唉,我还想做一回好事,结果帮倒忙了。”)
第十:熬小米稀饭的过程中,不要拿勺子不停的搅动粥体,而是小米入锅搅拌一下后就让小米慢火熬着,最后小米粥熬好,你会发现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透明发亮的薄膜,这是熬出来的“米油”,粥的香味和营养全在这一层米油里。
第十一:在熬小米粥的时候,千万不要往粥里加任何碱面以免破坏小米本省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不要加食用油,会影响最后“米油”的形成。
原材料:小米50克、大米10克、冷清水。
小米的清洗过程
1.小米和大米放在一个干净的碗中。
2.向碗中倒入适量的冷清水。
3.以没过碗里的小米为宜。
4.用一根筷子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朝一个方向搅拌几次,会看到米粒沉于水底,水面漂浮有杂质。
5.把水分连同漂浮的杂质一起倒掉,小米就洗好了。
小米的熬煮过程
1.锅内放入足量的冷清水,大火烧至锅里的水发出响声,水面似开非开。
2.洗好的小米放入锅中。
3.用勺子将小米朝一个方向搅拌几次。
4.盖上锅盖,大火烧开锅里的水,转小火慢慢熬煮。
5.煮的过程中会看到形成的米汤扑到锅盖,有溢锅的现象,可以不用管它,就让小米在锅里这样熬着。
6.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煤气灶或者电磁炉,怕长时间溢锅发生危险,可以用一根筷子架在锅边,使锅盖与锅边形成一个缝隙,继续小火熬煮。
7.小火熬煮约40分钟,会看到米粒与水充分的混合,米汤的表皮凝聚,形成光亮透明的薄膜叫米油,这样小米粥就熬好了。
8.用勺子轻轻的撇起表面的米汤,汤汁浓稠发亮。
9.用勺子舀一些米粒,米粒呈饱满开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