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向一些新潮青年提及重阳节,十有八九是懵然不知。有些青年虽然知道重阳节,却把重阳节说成是“古代的”,或者干脆冠之以“土气”,其不屑一顾弃若敝履之情溢于言表。你再耐着性子向他解释重阳节与尊老敬老之间的关系,没承想他会回敬你一句:“不是有父亲节、母亲节吗,还要重阳节做什么?”一句话噎得你没脾气。
有了父亲节、母亲节就不要重阳节这种说法,虽说未必合情合理,却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对待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厚此薄彼,折射出时下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艳羡和倾慕。其实,不仅是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受到人们的青睐,从“洋”味十足的商标、店名到国产家电上的英文标志,从激光改称镭射、动画更名卡通到更高层次的外语热、出国潮,无不反映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追慕。
正如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中写道:“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就在人们热烈拥抱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突然间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弃儿。面对呼啸而至的西方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露出了它的无奈与尴尬。
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横遭冷落,更令一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伤感的是,外来文化构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侵蚀。当然,我们不应该也不会简单地把这种以“洋”为美的心态斥之为“崇洋媚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西方文化的倾慕之情,正是人们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动力所在。只是对这种以“洋”为美的心态,我们在理解和宽容的同进,应该更多一份理性和清醒: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能仅仅表现在一种探头探脑式的艳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尽量吸收其有益的营养,努力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期重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