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从死亡到埋葬的程序,山西各地大致相同,分为停尸、报丧、入殓、奠灵、出殡、服三等。五寨县,讲究的人家从死人之日起开始禁荤,谓之“敬孝把斋”。平鲁县一带,亡入入殓后,棺前要设灵桌摆上“倒头”捞饭、祭鬼馍馍、照世灯等祭物。
保德、河曲一带,出殡这天早饭要吃得非凡早内容是红粥、油糕、面条。饭后进行祭奠活动,祭品有17个馒头(每个约用0.5公斤白面)的也有用九个点心、猪、羊等。应县祭品则是12个白面馍为一架,有的送半架,外加猪头、面鱼等食品。宁武县的一些地方祭品分大祭、小祭。大祭预12个面马蹄馍及猪、羊、鸡三牲,小祭用2.5公斤白面做成12个馍。五寨县是开吊之日要放出冲天纸一串,在引魂幡上悬挂苦命饼、打猪馍,说是供亡者路上的食用。有些地方送纸毕(烧化为死者预备的纸车、纸马、家奴等),要备红豆稀饭(红豆、菜豆、红高粱、蚕豆、软米、小米煮制而成),在天亮前让孝子提一罐红汤从家门直洒到坟地,待天明开早斋,喝红豆稀饭,上四素材(由豆芽、白菜、豆腐、黄瓜、粉皮、青椒、葱花等制成),主食是软米油糕。
宁武县一带,出殡前要设宴招待参加祭奠的亲友,吃素席。有的地方在安葬后第二天早晨,孝子携带柴、炭、熟食到墓地吃饭祭奠,意思是结庐守孝,迷信说法是给死者安锅。有县一带在服三(出殡次日)孝子齐吃爬山糕,然后在坟上给死者安灶,用砖垒一个象征性的灶门,下埋砂锅等。过三周年时吃圆糕(不论馅是什么,糕要捏成圆形)。
50年代后,葬礼由繁就简,基本上废除了迷信色彩,甚至不穿白、不吃席,开完追悼会就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