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圣诞节吃火鸡,就像我们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不可错过的,也是最具有节日气氛的。然而圣诞节为什么要吃火鸡呢?这里面有什么传说或者讲究吗?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的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澳大利亚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烤火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但在欧美,尤其是美洲大陆,火鸡却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而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火鸡是美洲特产,在欧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经被印地安人驯化。火鸡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为欧洲人觉得它的样子像土耳其的服装:身黑头红。欧洲人很喜欢吃烤鹅。在移民到美洲之后,还没有养好鹅就有了吃鹅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鸡,竟然发现火鸡比鹅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鸡。于是烤火鸡成了美国人的大菜,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这种风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当时,那儿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捉火鸡,作为过节的主菜。因此圣诞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饼、鸡尾酒之外,当然少不了火鸡这位“仁兄”了!
圣诞火鸡的做法
火鸡的最传统做法非常简单,您只需要用盐和花椒末将火鸡里外充分涂抹,然后在烘炉中烘烤3小时左右即可。
圣诞节的火鸡
吃火鸡的历史已经有近四百年了。这个象征丰收团圆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并非指晚餐。而应该在中午吃。由于感恩节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经非常接近圣 诞节这个一年中的大节日。而圣诞节正是感恩耶稣降临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鸡大餐便延伸到了圣诞节。
餐桌上的圣诞火鸡
美国人吃火鸡的习俗是将火鸡的腹内装填各种材料,放入烤箱内烤熟。等烤熟后将整只火鸡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 好的火鸡分切一起享用。换句话说,他们吃的是“全鸡”。至于为什么不分好再端上桌?这大概就像我们在大年夜吃 鱼,不会用鱼片而用全鱼上桌是一样的道理。不但兼顾了菜色的美观和视觉的丰富性。同时,也有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的 享用大餐的象征。
什么是火鸡?
火鸡,即吐绶鸡,一身黑、白、深黄等色羽毛;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公火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它生长迅速,被誉为“造肉机器”。老实说,中国人是不太接受如此形象妖媚、色彩斑斓、体量硕大的食用动物的,尽管我们连螃蟹也敢吃。
吃火鸡也是有讲究的。常见的,是火鸡解冻后,先在它的肚子里塞入大量的蔬果,外面再抹上多种香料腌制,在烤炉里烤三四个小时才完成。
圣诞节要吃火鸡吗?
为迎圣诞,喜欢过洋节或赶时髦的人,纷纷购回圣诞树、圣诞老人玩偶以及含有圣诞元素的物品;有的,还要相聚“撮一顿”,比如到西餐馆,最起码要吃顿麦当劳、肯德基,好像只有这样,才算与“圣诞”亲密接触。
这当然是一种“貌合神离”的节庆(实际上,“貌”也不见得“合”)。除了文化内涵上的隔阂外,在形式上,不少也是南辕北辙,买椟还珠。竖起圣诞树,祭出圣诞老人,点燃圣诞蜡烛,寄张圣诞卡,唱着《铃儿响叮当》,气势磅礴;吃的,则是重庆鸡公煲或游子老鸭粉丝汤,或者让“宅急送”送只至尊比萨。一切就此“圆满”了?殊不知“圣诞老人”虽然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势利者,却是个讲规则的长者。吃圣诞大菜,原则上是家人聚餐,或者邀请少数重要的亲友参与,像那种“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式的宴请,与圣诞节的“精神”格格不入。还有,一桌子的山珍海味,竟然不见烤火鸡或烤鹅的身影,好比中国的元宵节不吃汤圆,令人不可思议。问题是,有多少正在欢度着“圣诞节”的中国家庭会放弃烤鸭改吃火鸡或烤鹅呢?而此时那些正津津有味于西餐之牛排浓汤的同胞是否想到还缺一道火鸡,尽管它和咱们的“草鸡”相比显得如此的“味同嚼蜡”?有报道说,有些“白领”嫌圣诞大菜太贵而改吃火锅。这真是莫名其妙。既如此,又何必太把圣诞当回事呢?
事实上,圣诞大菜中的一道火鸡或烤鹅,是绝对不能省略的。它是“圣诞大菜”之所以“大”的象征,也是圣诞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