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一种文化。这种底蕴来自于人们千年以来对生活的理解。走在西安的大街上,最好是穿过城墙下的小巷,你会看到很多生活得很闲适的人群,男人多下棋,或泡开了茶在那里海阔天空地聊,女人多手头有针线活儿,间或骂一声淘气的孩子,拉过来擦一把鼻涕,有人经过,女人用很媚的眼神瞟你一眼,再接着织,有黄的白的狗穿梭于椅畔脚旁。真是很闲适的一种生活啊。自古“八百里秦川,三千万老陕”,地下埋的龙凤太多,天地都格外护佑这片黄土,风调雨顺自不必说,就连庄稼地里,都少有杂草。于是不愁填不饱肚子,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吃法,于是有了文化。在我出生的那个地方,石家庄是没有饮食文化的,因为最早是由骡马大店发迹,走南闯北的人只要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所以出名的小吃是炒饼和油条。呵呵。
言归正传。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不出百步,至多十步,会闪出红的蓝的一角招牌,现出白的蓝的一垒大碗,飘过香的辣的一股味道,这就是泡馍了。外地人去西安,多去老孙家或者同盛祥,但那里的牛羊肉泡馍价钱偏贵,而且只要人家看出你是外行,一般都会给你上机器碎的饼子,味道就会大打折扣。吃泡馍有两个地方,我以为比较好,书院门进去的清真一条街,还有就是坊上。这里的泡馍,一般优质的十块钱,普通的七、八块,味道不比老孙家的差。而且,正宗的回民,是非常精业的。有一次带南方的朋友去吃羊肉泡,他看见那种蓝花海碗就眼晕,一定要换个小青花碗,说泡一个馍就够了。不料那掌勺的老汉立刻吹胡子瞪眼:你那就吃羊肉泡馍吗?要吃,就必须用大碗。他那意思,你吃我的东西,就要按照我的讲究来,我宁可生意不做,也不能让你坏了这吃食的名声!还有,如果你吃后觉得不满意,稍有牢骚,主人就会瞪起眼睛,但不会反驳,马上又会重新给你做过,叫你吃得满意为止,但下次再来,你不会再看到什么好脸了,这与老孙家和同盛祥的商业味道浓厚,感觉是不一样的。沿街小店里也有卖泡馍的,但营业对象多对民工,份量很大,味道稍差,足以果腹,中午吃一顿,晚上基本可以不吃了,一般是四五块钱一碗。
正宗的泡馍,做起来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另一种称为小炒。泡馍是用的半发不发的白面烙制,行家吃起来要用手去掰碎,而且绝对不能大过米粒;面块过大,就要用猛火攻熟,羊肉性温,就会跑味,但外行人是吃不出分别的。经常看见有老夫妻下午即坐在那里,要两个馍,沏一壶茶,你一句我一句地谈天,手指不紧不慢地让米粒大小的面屑逐渐堆满碗底,氤氲在灶间的香气里,沐浴在向晚的阳光下,真的很让人感动,真的很让人惊讶,你会突然领悟到,这就是文化,这就是人生。馍掰好后,店员会拿两个夹子,一个给客人,一个夹在碗上,两上夹子有同样的号,所以从来不会发生你辛苦掰好的馍跑到别人桌子上的事情。炒馍都是一锅一碗,高汤下去,五香粉,切好的羊肉片,或者是牛肉片,但我感觉是羊肉的好吃,倒入馍粒,粉丝,猛火一攻,出锅,再放到桌上凉两分钟,让羊肉和骨汤的香味浸润到馍粒里面,好了。但这时如果你马上就吃,就暴露出自己是外行了,还要准备一碟香菜,一碟糖蒜,一碟辣椒酱,切不可同时放入,要将这些辅料取少量放到碗的一边,绿的,红的,白的,先让眼睛享受一下,再把碗里的主料拨过来盖住它,焖一刻再吃。吃完一角后,再换一个方向,如法炮制,这样可以保证碗里总有汤水,总有肉片可以挖掘,感觉连绵不断,吃兴大起。行家吃客在店员端碗送灶的时候,会喊一句“宽汤!”或者“水围!”,宽汤就是多放肉汤,做好后不要露出主料,水围叫做“水围城”,顾名思义,中间只露出“城池”一角,呵呵,这真象是唱秦腔一样。店员会在你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悄悄为你端上一碗羊骨汤,添香去腻,原汤化原食。
另一种做法,叫作“小炒”。整个做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这里面辅料较多,多加了黄花、木耳、豆腐干之类,出锅前,再下一个囫囵蛋在里面,味道更好。但是价钱稍贵两三块钱,吃的也是女性居多,我比较偏爱这一口。下次到西安,如果你想吃羊肉泡,要告诉店员你要“小炒”,立刻可以让老板不敢怠慢,以为你是内行呢!呵呵。
同时,我还喜欢吃另外一种泡馍,葫芦头泡馍。有谁知道什么是葫芦头吗?呵呵,猪的大肠头啊!这是当地汉人喜欢吃的一种,原料和做法是一样的,不过羊肉换成了肥肠,味道也比较辛辣,真的很好吃。我要流口水了!
特别提醒,到了一间清真泡馍馆里,千万不可以说你要吃“葫芦头”,否则你的“葫芦头”很可能就要从肚子里出来了!在西安,少数民族居住集中,风俗和教规也是遵守严厉,比如饭店里是禁止喝各种酒的,脾酒都不行,不象我们这里,到处有很多假回民!遇有风俗上的这种矛盾,他们可是动真格、动真家伙的,而且当地回民打架少用拳头,基本是出刀见血。有很多身材美丽的回族或维族少女,都用黑纱蒙了脸,款款地从你身边飘过,真的让人神往,却又不敢近前一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