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时后起浮沫,撇之遗净。放旧调料袋提味,下肉块,换新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后,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之,人可熄灯入睡。一觉醒来,满屋醇香,起看肉烂汤浓,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
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个,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状,[左食右乇]边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温酒,酒未热,则开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骚骚,手心则感应发痒,此馍饼制法。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
[名不虚传:两个“天下第一碗”]
西安的羊肉泡馍待过各行各界的要人名人,这就引出了两个“天下第一碗”来。先是已故国画大师黄胄到“同盛祥”吃泡馍后非常高兴,遂提笔写下“天下第一碗”。后来刘华清同志到老孙家品完泡馍后,也兴致勃勃地书写了“天下第一碗”。这就有了关于牛羊肉泡馍两个“天下第一碗”的故事。但谁若是钻牛角尖非要把两家泡馍分出伯仲来,那就太小家子气了。其实,对于中外食客来说,这“第一碗”的故事,到正成了去品尝牛羊肉泡馍时最有趣的话引了。
[名食典故:羊肉泡的传说]
牛羊肉泡馍,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据有关人士考证,牛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饮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他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煮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名。
[让传统变时尚:别样吃法别样鲜]
牛羊肉泡馍最早是贩夫走卒的美食,阔太太闺女是不问津的。如今的西安人,几天不吃泡馍就好象缺了点什么,在大大小小的泡馍馆里,男女老少同挤一桌掰??馍,成了一道饮食文化景观。
泡馍从煮汤到掰馍都是一个慢话。旧时食家讲究掰馍要像蜜蜂头,太大了五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这泡馍的吃法也有讲究,一是“单走”,馍与汤分端上桌,这馍(饼)最好是发面的,掰到汤中吃;二是“干泡”,煮好碗中不见汤;三是“水围城”和“口汤”,前者汤多一些将馍围在中间;后者食后碗底余一口汤。这吃的次序讲究要从一边一口一口吃,使鲜热之气不散。目前在西安,老孙家、同盛祥、坊上人、安德坊四家牛羊肉泡馍都被评定为中华名小吃,每天食客盈门,细细地掰馍、细细地品,品着鲜美无比的泡馍滋味,也品出了古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别样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