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品黄帝命名的酒—— 鹤庆乾酒
鹤庆有名三件宝:乾酒、火腿、猪酐酢。这是孺幼皆知的常识。
鹤庆乾酒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和神秘意韵的故事,这酒据说是乾隆老儿下江南那阵子,在一次晚宴上,品了鹤庆出产的西龙潭酒后,觉得味道醇厚中,有一股子清冽冽的感觉;回甜中,有一种山野的清香。那品遍了天下美味琼浆的乾隆老儿,品了一口后,居然啧啧称赞道:“这真是天下少有的美酒啊!杜康在世,也未必能酿出这般美酒。”于是就将这种酒,御封为每年进贡朝庭的贡品,定期按时呈贡。这酒名也就取成了乾酒,言下之意,这酒的专利拥有者,就他乾隆老儿了。
这一点也可以从流传在滇西北一带的:“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民间歌谣中,得到证实和体现。鹤庆酒在滇西北一带自古就非常有名气,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也一点也不夸张。而鹤庆有名的火腿、吹肝、猪酐酢……名特食品,便是建立在鹤庆西龙潭水(鹤庆还有龙潭之乡的美誉呢!)和乾酒之上的,它们独道的美味可口之处,也是鹤庆的龙潭水和乾酒打造出来的。真是应验了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民谚,这样也就同理可证:一方水酒,也就打造出了一方美食来了。
以下的美食也就是由鹤庆乾酒打造出来的,现代鹤庆西龙潭酒厂经过改制后,散发出了生机活力,生产的鹤乾酒系列,使这一古老的鹤庆酒文化,焕发出新的容颜。
有机会去丽江旅游,经过鹤庆,可别望了品一品打造出鹤庆白族美食的鹤庆乾酒啊!
第二品:品鹤庆白族美味凉血的醮水吹肝
这些地道的火腿、吹肝、猪酐酢的老家,应首推鹤庆坝子南部的甸南了。自古以来,甸南人就比较崇尚文化。在鹤庆有:“南文北武”之说,也就是说甸南人注重文化的发展和修养,而甸北多数以手工艺为主,著名的手工艺之乡——新华民族村石寨子,就在甸北。甸南的饮食,就是在深厚的文化熏陶下,造就了独特的鹤庆民间风味饮食,在这方面甸南妇女功不可抹。她们在饮食方面的独道之处是,追求一种精细、儒雅,纯自然的色、香、味俱全,既可以保健,又可以解馋的特色精品饮食。讲究的是用料、刀功和色、香、味的完美搭配,更注重放入器皿中摆设时的拼盘视觉效果。就像她们喜欢的刺绣一样,非要将它们装饰得:“红花配绿叶”一样精致和谐不可。
甸南妇女的这种制作美食的理念,在火腿、吹肝、猪酐酢和白族人待客的白族风味“八碗一座盘”的制作上,体现得最为完美和充分,品尝了这些鹤庆人的风味小吃,也就品尝到了甸南妇女的所有饮食手艺了,这就像观豹一样,只需观一斑就知全豹了。
鹤庆坝子进入十冬腊月,受玉龙雪山的影响,气候变得异常寒冷。加之有雪水潺潺地从玉龙雪山上,欢快地流趟下来,那水清亮无比,亮生生的,像刚从商店里买出来的不锈钢器皿一般,放出新光来。这正是白族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的大好时日,也是腌制火腿、吹肝、猪酐酢……的好时候。
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宰年猪了,一伙人就烧水的烧水,绑猪的绑猪,然后是退毛,割下猪头,开膛破肚……
然后,将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召集在自家简朴的院子里,大家都一起动手,那亲热的氛围,已经超越了宰猪的意义。相聚的日子是短暂而欢快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是显得多么地金贵和难得。大家快乐地吹着白话,互诉这段别后日子的酸、甜、苦、辣。
正在亲热得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的当儿,猪的前腿和后腿被割下来了,经过打扮就成了新鲜火腿,把余下的清清爽爽的猪肉,改成四方小块,主要便于贮存。然后,妇女们就在锅台边,打整出白族的“八大碗”来。太阳又懒又暖洋洋地照耀着鹤阳大地,因为这时是农闲季节,大家都不忙。吃完饭,就可以腌制火腿、吹肝和猪酐酢了。
火腿的制作,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用介绍,单单介绍一下吹肝和猪酐酢。新鲜的猪肝,已经晾到半干了,这时候,宰了的猪也已经收整得差不了,就来收掇猪肝。主妇就将自家在宰年猪之前,就准备好的鹤庆东山出产的油红色的花椒面,自家菜园里产的红亮的辣椒粉,事先买好的白生生的纯胡椒粉、香气扑鼻的草果面、细香葱末……一应俱全的东西摆了出来,和上清冽冽的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雪水,再拌进一些鹤庆乾酒。刚把这些备齐,有人急着找来了麦杆,除去了苦猪胆,就在猪肝上翻找气管,把拌好的调料,从气管里筑进猪肝内部……等灌完了,就用麦管拚老命地往肝里吹气,那猪肝便会不断胀大,直吹得不能再往里加气了为止。猪肝被吹得就像一只烧透了的肥板鸭一样,这时吹肝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为了防止吹肝在晾晒时候,干得不匀称,还在那些肝瓣之间,用包谷核(h )夹着,防止生蛆,或干不透时有怪味。
将吹好的猪肝,外面抹上一层花椒、辣椒混合物,红白相间,煞是勾人胃口。然后将弄好的猪肝,晾晒在楼楞上,以备客人来的时候,或者等到清明前后,去上墓了,把晾晒得恰到好处的吹肝取下来,招待客人。
客人来了,或者上墓的时候,取下吹肝来,要用微火慢炖,让里面的调料浸渗到猪肝的各个部位,可千万不能煮得太长了,当然也不能不熟。把煮好的吹肝切成薄片,那吹肝片已成蜂窝状,那些调料已经均匀地渗透到吹肝的每一处,此时此刻吹肝原汁原味的高雅淡香味,袭人而来,真让人垂涎欲滴了。
到这一步了,可大功还未告成呢!还需要调制蘸水。蘸水的调料也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鹤庆特制的漆醋(一种黝黑的米醋)或者炖梅,或者杨梅酱,加进上好的芫荽、辣姜、蒜瓣、辣椒粉、胡椒粉……
到此为止,你就不用客气了,赶紧动筷吧,否则……
鹤庆吹肝的制作和调料的选取,讲究的就是不受任何污染的纯自然品质,吃起来那才叫做享受。
吃过后,你会觉得通体都有一种轻松、愉悦、畅快的舒服感觉。这是鹤庆吹肝下火、凉血、清毒、通气……的效用使然,那感觉也是纯自然的。
这么好的东西,朋友,来了鹤庆可别忘了品尝啊!
第三品:品鹤庆民间饭的冤家猪酐酢
猪酐酢也和吹肝一样,是地方特色食品,在滇西北,鹤庆猪酐酢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这猪酐酢也是在过年前后,家家户户杀年猪了,这时也是做猪酐酢的最好时机。将园子里栽种的本地辣子,用盐臼冲好,那纯净的辣子面红得像熟透了的西红柿一样鲜艳入眼,看着就板扎。
然后,将猪上的肋巴骨,剁成寸骨。用玉龙雪山上淌下来的雪水,加上东山倒流箐的原汁原味的花椒面,还有江寅坝出产的生姜片,加上适量的盐,按比例拌好后,封存地瓦罐里,淹制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打开那罐,鲜红的猪酐酢,就是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改变颜色。看着生猪酐酢,那才叫让人垂涎欲滴呢!猪酐酢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甑子上蒸了吃,可以作调料,可以煮鱼吃,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吃,只要放进去一点猪酐酢,炒、炸、溜、煮都是香气袭人,辣香四溢,真是滇西一绝。
在炎热的夏季,胃口因湿热,而显得湿气沉沉,不想吃东西。可有一碗炖猪酐酢,就如同民谚说的:“臭鱼烂虾,饭的冤家。”而这时便成了:“香艳的猪酐酢,是饭的冤家了。”不信还是亲口品品!
如今猪酐酢这道传统的美味食品,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时代魅力,因为通过开发,能达到批量生产了,天下的美食家们解馋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第四品:品鹤庆白族清香不腻的炖肉
我们这里的炖肉是比较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就在炖肉时所使用的工具上。一到冬天,天阴下点小雨,一家人出不了门,蜗居在家里,没事干了。干什么呢?炖吃肉,补补身子。平时太忙没有时间,现在正好没事,就炖肉吃吧,那才叫温馨,有氛围啊!这时就找来一只瓦罐,洗干净了,弄一枝腊猪脚杆,烧成黄生生的,脆当当的。当然如果有狗肉、驴肉之类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没有的话,普通一点好了,就用猪脚杆代替。取出不常用的那个瓦罐,除去灰尘,把瓦罐洗净弄好了,将猪脚杆剁开,放进去一点马厂归(鹤庆西山出产的一种名贵秦归。)、苏条参、竹荪、沙仁之类的名贵补品。放好后,必须由一个经验老道的老年人加水,因为那水就加一次,封上瓦罐后,就无法打开了,直到吃的时候才能打开。水放多了,可能就喝不完,浪费了,味道也不周正了。如果水加不够,可能会将里面煮的东西烧煳了,那损失可就更大了。
加好水后,就拿一个与瓦罐口大小差不多的白磁碗,弄一砣揉好的面,将那碗,严密地封在罐口上,不透半点气。在那碗里加上一点水,防止因为高温,将碗给烤裂了,就会使瓦罐漏气。也不能用明火,用的是粗谷糠(碾米时碾出来的粗糠),将那粗谷糠堆成一堆,并把那瓦罐埋入这谷糠堆中,点上火,让谷糠慢慢燃起来。瓦罐深深地埋在粗谷糠里,受热后的瓦罐,慢慢地就那么“嘭咚、嘭咚……”不紧不慢地煮熬着,将那些猪脚杆、秦归、竹荪之类的东西,煮熬得透明了,才算是上好的炖肉。当然这需要十来个小时,一般从傍晚煮起,直到第二天才能吃。那文火细细地,像“滋物细无声”一样,熬那些补品。将补品的药效都慢慢地熬了出来,等到熬透了,打开瓦罐的时候,便有一股叫做沁人心脾的浓香味,透露出来了。那是一种温浓的香味,决不是那种燥热的枯香味。
温补就是这种食品的最大特色了,吃了它们,会让你全身都充满激情和力量,这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呢!
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大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