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那时物资短缺,米面肉油都要凭票凭证供应。和许多人一样,炒土豆、煮南瓜、蒸胡萝卜、玉米面贴饼子这些时代的产物,于我一样记忆犹新。一锅香香的大米粥,是生病时才能享受到的补品。每月的白面只有一斤,如果一口气蒸成大馒头,就只能过两天瘾,接着要过光吃粗粮的罪。所以总是把那点珍贵的细粮和粗粮掺和在一起,这样才不会让明天的生活和今天比起来有落差。
说到当时的凭证凭票供应,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虽说粮油副食的品种很单一,但供应数量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男的、女的、劳动量大的、劳动量小的分别供应不同量的粮食,这样可以保证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最基本的能量。所以,虽然那段“有啥吃啥”的时光,对很多人来说是苦涩的回忆,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票证供给制绝对不失为一项创举,帮助我们的国家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而现在,走进集贸市场,人们再也分辨不出季节。物质的极大丰富,满足了人们“吃啥有啥”的口腹之欲:宝宝们喝上了牛奶;学生们尝到了肯德基麦当劳;对中青年人来说,每周下一次馆子不再是什么新鲜事;老年人也吃到了以前不敢奢望的补品……30年,人们不在为吃喝发愁,但坚持了2000多年的谷类为主的饮食模式,却在逐渐改变。如果从一个营养学家的角度看这些年的变化,我想主要是以下几点:
油吃得越来越多了,没有了每月半斤油的限制,现在中国人平均每天吃将近一两油,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肉吃得越来越多了,西式饮食的入侵,使许多人的脂肪、能量摄入大大超标;蔬菜越吃越少了,以前每人每天能吃上1斤菜,现在只有这一半了;主食越吃越少,粗粮更是越吃越少,现在人肠胃里累积的脂肪比以前多得多,饭量自然小了。有了精米白面,谁还愿意吃硌牙的棒碴?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人的饮食是不是开始倒退了?再也没有人把吃肉当成炫耀的资本,粗粮、蔬菜成了价格不菲的高级货……确实,从食物来讲,这是一种倒退;但从人们的理念来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变革呢?看到了不均衡饮食的危害,很多人开始调整,不管时间早晚,行动了就是好的。能够“吃啥有啥”,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礼物,在看到这篇文章时,我们还是要感谢自己活在一个进步、前行的年代,总有一个比今天更好的明天。饮食如此,生活亦如此。(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 翟凤英)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