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特点是饼皮酥松,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主要产品有杭州利民生产的苏式月饼等。
唐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就是苏式月饼。苏式月饼的特点是“酥”,它的馅被压得紧紧的,用牙轻轻一嗑便酥散了,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他类月饼。
苏式月饼产在苏州。它是以前粉、油、糖、饴糖为原料,分别配成冰和面团和油酥面团后,再包进各种馅制成的。馅料大多使用核桃仁、瓜子仁、松仁等果料和板油丁,并辅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料。传统的苏式月饼吸收了江浙一带的花式,具有质细腻且味香的优点,很适宜老年人和儿童吃。
典型的中国传统食品——月饼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而苏式月饼一直以自己的特色在成为月饼的重要流派。苏式月饼的花色品种分甜、咸或烤、烙两类。甜月饼的制作工艺以烤为主,有玫瑰、百果、椒盐、豆沙等品种,咸月饼以烙为主,品种有火腿猪油、香葱猪油、鲜肉、虾仁等。苏式月饼制作选用原辅材料讲究,富有地方特色,在明清时期的糕点制作中就堪称一绝。
苏式月饼的口味以纯甜的为多,如水晶百果、清水玫瑰、松子枣泥等品种;甜咸口味的也有,如黑麻椒盐月饼。苏式月饼饼皮酥松,油重而不腻,甜而爽口,并具有果仁和桂花的清香味。
月饼最早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因此月饼又叫“宫饼”、“月团”,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种风格的月饼,今天只有苏式月饼还保留,换句话说,苏式月饼古风犹存,至少和北宋时是同一类型。清代专门介绍苏州风俗的《吴郡岁华纪丽》,在卷八“月饼”条中写道:
中秋节物,以月饼为先,市廛卖饼之家,名茶食店。大小形制不一,以糖和粉面为之。其馅有豆沙、玫瑰、蔗糖、百果各种人家争相置买,馈贻亲戚。十五夜,则偕瓜果,以供祭月筵前。
以月饼供祭的习俗,其实一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才逐浙在苏州消失。但吃月饼的风俗,却从来没有中断过,至今,苏州还是生产豆沙、百果(略放一点盐的叫椒盐,但还应该是百果馅)、玫瑰。现在增加了一些其他的新品种,芝麻、紫薯、绿豆沙等。以百果为例,饼馅为糖粉、青瓜脯、松仁、核桃仁、西瓜子仁、冬瓜糖、油等制成。苏式月饼的馅比较甜,近年来为适应市民忌糖摄入太多的顾虑,已减少糖和油脂的用量。
苏式月饼的饼皮最有特色,是用水和的面粉团和油和的面粉团,叠在一起,不停地揉,成为百层,其薄如纸,其色如玉,可透日光,清香酥松,入口而化。饼皮正中盖一红印(用从苋菜中提取的红色,鲜艳而喜庆),苏州生产的苏式月饼在新加坡展销时,当地报纸曾赞叹“饼皮可飞上天”,上柜就一抢而空。
苏州的苏式月饼以长发、叶受和、采芝斋、稻香村生产的比较好,得月楼的苏式月饼请广东厂家生产,制作工艺略有改进,馅更丰富,皮更松软,也是上品。苏式月饼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外地厂家也改为生产苏式月饼,但还是苏州厂家生产的吃口风味为正宗,外地生产的苏式月饼,再下功夫还是模仿,似乎在细微处和正宗的苏州月饼还是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