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如何赏月好?古今中外,全球同此明月,然而,要说真正会赏月的,恐怕莫过于中国人了。
若问何出此言?必曰:中秋节乃实证矣!
中秋节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说来非常奇怪,一年十二月,月月有十五,为什么要特别钟情于中秋呢?
在中国人的传统历法(俗称旧历或农历)中,初一和十五都是重要的“节日”,这是关键的天象,朔望之正,不可不察,中国道教尤其重视这个日子。然而,“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就不一样了。聚焦中秋,有所寄托,中秋明月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经过浓缩和提炼,就树立起一个“中秋月”的神圣主题。中秋节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认真研究这个节日,就会发现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品质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圆满的象征,美满的寄托,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这是中秋节所包含的基本意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遗憾,十有八九。然而,偏偏天随人愿,八月十五,一轮圆月高挂中天,这就一次性地弥补了所有的生活缺陷,一切美满的愿望都可以付诸中秋,一轮明月,牵挂着中国人的多少情怀?春华秋实,春耕秋收,此时的人们正处于收获的喜悦之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一年辛苦操劳,都融化成秋收的喜悦。果实累累的园圃,堆满粮食的仓库,牛羊肥美,鱼米无忧,应有尽有的商铺,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真是莫大的人生幸福!此时天高气爽,皓月当空,如此美景,大好时光,我们怎么能辜负苍天的这份厚礼和大自然的盛情呢?月亮本是一个普通的天体,中国人用中国的文化艺术赋予她神奇的意义。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人的又一个伟大发明,把月亮做成月饼品尝,这种奇思妙想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我在《中国人伟大的100个理由》一文中提到了中国人发明的饺子和混沌,与“汉堡包”和“批萨饼”相比,就会发现中国人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和整合力,而中秋节的“月饼”则是更富有诗意的创造发明。
中秋节快到了,大街小巷,宾馆饭店,到处可见色、香、味俱全的月饼,花色品种目不暇接,足以满足任何口味的挑剔。成千上万种精致美妙的月饼给我们的中秋节增添了浓郁的味道,面对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月饼,中国人又要说了:“您吃了吗?”,仔细品味,这句普通之极的问候语里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智慧,平淡而深邃,优雅而风趣,其中深意耐人寻味,话外之音回味无穷。这就是中国人的中秋节!品尝文化,咀嚼人生,这种感受和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小小月饼,凝聚着中国人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了中国人的艺术境界和精神信仰。
中秋节体现了中国人赏月的水平,仅此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人的思想情怀和精神境界,足以证明中国人的艺术天才和诗人气质。
中秋节赏月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民风民俗,农夫也好,商旅也罢,才子佳人,文士墨客,可以说是普天同庆、雅俗共赏。大千世界,人各有志,贫富贵贱,难免好恶分歧,然而,“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红楼梦》),天公无私,明月有情,共享中秋节的美景,谁都可以从中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就是中秋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既体现了开元名相的襟怀,又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气度。一千多年了,这句诗被广泛传颂的过程中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流传越久,意境越远。在海天辽阔的境界中,那一轮明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共”字何其了得?它凝聚着万代千秋天下亿万人民的多少思想感情?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品味这句诗就更加意味深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圆之夜,秋收之后,万物收藏,游子情伤。浪迹江湖的天涯孤客,飘零四海的伟大诗人,只有他们才能有如此浓郁的思乡情怀!中国人把月亮变成了民族的感情纽带,无论何时何地,此情此景,人同此心,这就是万古不移的中国心。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的这首绝句的前两句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的“霜”和“露”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关键字,因为它蕴含着“霜降”和“白露”这两个节气的意义,没有这两个字,整个诗篇就会失去背景,那一轮明月就无处安置了。由此可见,秋天的月亮更富有诗意,其中的生态学道理是耐人寻味的。“春花”和“秋月”是自然造化的奇观,也是人生的胜景,两相对应,才能领悟其中的意境,她揭示了两种极其典型的相反相成的意境。正如另外一句:“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句千古绝唱,情深意长,用心良苦,寄托了一种伟大的人生情怀。想想苏轼的个人处境和平生抱负,我们就会更好地领会他的思想。苏轼一生坎坷、饱受挫折,满腔抱负,无从施展,然而,他没有自暴自弃、空发牢骚,反而成就了如此非凡境界的词章,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苦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君子在“天人合一”的意境中得到人生真谛,小人在怨天尤人的悲愤中自我熬煎,伟大与渺小,君子与小人,升华与沉沦,思想境界不同,人生态度不同,差异都只在一念之间。中秋佳节,赏月抒怀,体验人生的意义,感悟人生的境界,这就是中国人欣赏中秋明月的传统文化。
几句诗词,一轮明月,包含着无尽的人生感慨,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波澜。赏月就是赏心,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所谓赏月又从何谈起呢?
(二)
中国人赏月的格调很高,内容和方式也很丰富。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一部分,中国人的月亮神话非常美妙。
月亮上有一棵桂树,极神奇。有一个传奇人物叫“吴刚”,他日复一日地坚持不懈地在砍伐那棵高大无比的桂树,可是那棵桂树却丝毫未受损伤,为什么呢?原来这棵桂树非同寻常,不管吴刚的大斧砍得多凶,伤痕都会立即痊愈!吴刚的工作似乎是永无止境的,他不辞辛苦,极其顽强地继续着这项无效劳动,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无怨无悔、没完没了,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在为人们的想象力而工作,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就是那颗永远砍伐不完的桂树,只有吴刚的劳动可以证明这种想象力的存在,只有吴刚那永无休止的砍伐才能够维持我们心灵中那个无限的想象力的宝贵生命。
吴刚的工作非常伟大!
用现代文化的眼光看吴刚,吴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吴刚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仰望苍穹,星汉茫茫,宇宙浩渺,唯有一轮明月,如此亲切,如此优雅,如此爽朗,如此朦胧,这是多么美妙而富有诗意的夜空!只见月亮上的桂树枝繁叶茂,隐约可见吴刚抡斧,因为他的工作,天空不再寂寞,在吴刚极其艰巨的努力面前,人间的一切无聊和苦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一切痛苦和烦恼都显得无所谓了。
佛家最知人间的苦楚,苦海无边,最苦的莫过于轮回之苦。然而,吴刚却用这无穷的轮回之苦创造出了一个无穷的艺术境界!原来轮回之苦中也有其乐无穷啊!难怪中国的禅宗在色空不二的境界中发现了月亮的妙道。仰观明月,吴刚的身影启发了我们,他是在用这种轮回不休的方式揭示人生的真谛!一切世间法,如梦如幻影,悟彻假谛,便得真诠,把无常之苦转化成无穷之乐,这不就是般若境界的菩提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