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夜饭的历史变迁
又是一年春节到,临近春节,作为春节的重头戏——年夜饭,家家户户都提前做足了准备:有的在家自己下厨煎炒烹炸,为的是浓浓的年味;有的在饭店吃,图的是方便省事;还有的玩起了时尚,网购年夜饭,吃顿西餐年夜饭……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年夜饭的味道也越来越特别,种类越来越丰富,品味年夜饭,也就品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还是念着老人做的美味”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如今的“不知吃啥”,年夜饭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现在想吃大鱼大肉、生猛海鲜,平日里都能吃到。到了过年,反而不想吃这些大菜了,就念着老人做的美味。”在云南工作的外地人朱启说。
大年初二,是徐妈妈的三个女儿来拜年的日子。一家人就打电话说想吃妈妈做的“肉丸子”,大女婿还特意嘱咐:“妈,年夜饭做得太多大家也吃不了,我就馋咱家的肉丸子。”
在云南省某机关工作的向先生老家在丽江,现在他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家里杀鸡宰羊的场面。“现在鸡鸭鱼肉天天吃,到了过年反倒不知吃什么。今年过年,我建议家里做玉米饭,加份青菜汤。妈妈做的玉米饭最香了,在高级酒楼可是吃不到的。”向先生说。
“前几年在饭店吃年夜饭,往往流于聚会的形式。随着大家平日酒楼聚餐机会的增多,这种吃年夜饭的方式已经和平日聚餐没什么两样。”昆明市民宁静霞告诉记者,她有兄弟姐妹4人,今年春节大家决定在家吃年夜饭,以后每年一家包一年,比比谁家做得好吃。
重拾在家做年夜饭的传统
今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重拾在家做年夜饭的传统:在家吃年夜饭既经济实惠,又能让“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更浓。
李伟华是在云南工作多年的成都人,女儿在北京读大学。“女儿每年过年才回家,平日难得吃到我的手艺,年夜饭我要亲自下厨,做八九个正宗川菜给女儿尝尝。”李伟华说。
到饭店吃顿年夜饭一度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如今,随着人们对就餐环境、亲情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选择回家吃年夜饭。
李伟华说,家里前些年也是在饭店预订年夜饭,一开始觉得挺方便,省去了很多麻烦。但现在感觉吃腻了饭店的味道,提不起食欲。
还有些市民表示,由于年夜饭预订火爆,人气旺的饭店甚至还分上半场和下半场,到了吃饭时,环境过于嘈杂,虽然亲人围坐一桌,互相间说话还要扯起嗓门。
“回忆在外吃年夜饭的情景,大家既没有说好话,也没有吃好饭。年夜饭更像一道程序。”李伟华说。
如今,不少年轻人也开始走进厨房为父母烹制一道道“亲情大餐”。在昆明工作的大理人苏女士说,往年回家都是父母做给我们吃,现在父母年纪大了,我们长期在外的儿女,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肯定要做给他们吃。
时尚年夜饭不失传统味
西式年夜饭、农家乐年夜饭、拼桌年夜饭……虽然年夜饭都是吃,但今年的吃法花样翻新,包含了更多文化和休闲元素。
南京、上海等地一些高档酒店的西餐厅推出了年夜饭自助餐,为了招揽食客,还有各种折扣和优惠。除了西式年夜饭,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云南的一些农家乐旅游点推出农家乐年夜饭,市民可以驱车前往,吃年夜饭的同时能体味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过年民俗。
在昆明,很多酒楼推出“拎回家的年夜饭”。这些半成品年夜饭设计精致,不同档次的套菜中基本都有一两个酒楼的招牌菜。一些饭店的半成品年夜饭除了固定的套系外,还可以依据消费者个人喜好单点。
一些大型洗浴中心也成为不少家庭吃年夜饭的新去处,去洗浴中心吃自助餐,玩麻将、扑克,看电视,累了还可以洗澡、蒸桑拿。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家政公司顺应市场推出“家政厨娘做年夜饭”的服务。请个厨师到家里来做年夜饭,既满足了足不出户家里聚餐的传统需求,又解放了劳动力,家宴厨师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年夜饭的形式是吃饭,内容是团圆。”兰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咏梅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在近几年从内容和形式上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家庭到餐厅,再从餐厅到家庭,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吃出年味、吃出健康、吃出特色,年夜饭的变迁表明,人们的物质生活充裕后,更加注重年夜饭所蕴含的亲情和家人的团圆。
张咏梅表示,中国人还是很重视年夜饭,但是不少家庭已不再为年夜饭所累。如今,中国百姓的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