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什么要熬夜?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除夕熬夜放鞭炮”的习俗早已深深刻烙到了禹州人的心灵深处,据说这个习俗来自大禹的故事。大禹与妻子女娇一同出外治水, 其母思儿心切,常常夜不成寐。俗话说“儿走千里母担忧”,母亲老挂扯着儿子吃好饭了没有?带的鞋子够穿不够?身体还好么?四方的洪水治理得怎么样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到头,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团聚的时候,禹的母亲就更加思念儿子。这年除夕,禹母无法排遣思儿情结,便把院子里存放的竹柴抱一捆,堆放点燃,看着火焰,听着竹节爆裂的响声,以解忧愁。燃完了再续,续上了再燃,劈劈啪啪一直响到天亮。就这样禹母熬过了除夕夜。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