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很重视这个节气。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随之,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然后,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了。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仍闷热,暑气难消,有“秋老虎”之称,因此立秋也要注意养生。那么立秋节气如何养生呢?
多食瓜果蔬菜也可“贴秋膘”
所谓“贴秋膘,是指人体在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引起身体消瘦(不是因为疾病而引起的消瘦),因此立秋后要把原来失去的脂肪和肌肉,通过食疗把它补充起来。不过,当前丰富的餐桌使人们在营养摄取上比较丰富,现今的“贴秋膘”更应被视为科学地进行膳食调理,多吃瓜果蔬菜少吃肉照样可以“贴秋膘”。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就不宜进行秋补(热性补),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益阳之品,要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如果确有气血亏虚之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平补,从而达到体内健康态。年轻人更不应该进入秋季就大吃大喝,这样会把体内的湿邪、热邪关留在体内。
一般人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足够的营养,不用刻意进补。而且,中医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倒是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蔬菜,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秋季可以多吃一点。
此外,贴秋膘要注意体内的酸碱平衡。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呈弱碱性,但是,如果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过了机体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等。所以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茶叶、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也可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
立秋养生原则:
立秋时节的饮食,可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鸭子、海带等。
精神调养方面,应收敛神气,心平气和,忌忧郁恼怒,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
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避免卧睡贪冷。此外,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不适宜高强度的运动,应避免过度出汗,同时还可选择“鸣天鼓”等保健运动。
精神方面:
立秋时节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
看看“愁”字是怎么写的?秋心谓愁。
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说法,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落无留意”中的悲凉;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惨,而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更是怎样的一番惨烈啊。
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遵循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饮食方面:
1、多食酸味食物: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2、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3、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4、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
5、要有选择性地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萝卜、黄瓜、冬瓜、西红柿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广柑、椰子汁。
立秋以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要注意。
6、要多饮水,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多饮粥品,尤其是豆类的;
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满足机体代谢,还不含胆固醇,且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此节气之用。宜食的豆类粥品有红豆、绿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
7、不可盲目进补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人们胃口变好,有所谓的“贴秋膘”之说,但鱼、肉吃得太多,有可能引发血脂升高,诱发冠心病和癌症等。
所以秋季进补不可盲目“乱补”,以免影响健康。
8、注意饮食卫生
立秋季节,气温仍然较高,利于蚊蝇滋生和病菌繁殖,食物容易变质;而人体胃肠功能经盛夏消磨,处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饮食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污染,把住“病从口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