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盆地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因大雪后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旺盛,故不仅要坚持冬季养肾、护心的养生总原则,还要格外“大补”热量。原因很简单,肾脏“恶寒”,而此节气十分寒冷,故此人体调养祛寒育肾显得更加重要。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抵御寒气,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中医认为,大雪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此节气最好进行温补为宜。在调味品中适当使用花椒、肉桂及茴香等温热佐料,以助阳气升发,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肾祛寒,助阳气,强健身体的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降雪天气造成的人体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重点保暖部位是“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调养爱心提示】
1.多发病调养提示
大雪、冬至两节气,已经进入真正的冬天。冻疮是这两节气的多发病,是长期寒冷作用于皮肤所致。冻疮常发生在手、脚、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红、肿、痛的症状,个别严重的可能起泡,甚至坏死。预防方法:第一,是对手、脚、耳的保暖;第二,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第三,经常按摩易生冻疮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第四,经常用冷水、热水交替洗手脸,以改善毛细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在饮食上可适当吃一些防寒保暖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公鸡肉、辣椒、川椒、生姜、大蒜等。
人们在雪中待久了,极易患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或“雪照性眼炎”。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的眼角膜上,导致角膜损伤。症状是奇痒、刺疼、畏光、流泪、水肿等。因此雪后外出,宜戴防紫外线眼镜,此外,雪后外出前后应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在食品的选择上可多食些动物肝脏、胡萝卜、番茄、洋葱、莲子心、木耳等。
青光眼多在冬季发作,这是一种致盲眼病。症状是眼痛、眼胀、视力减退等。平时要注意起居的规律性,保持情绪的稳定性,不要在黑暗处久留,寒冷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适度参加户外活动。
2.常见病调养提示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所以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另外,控制体重也很必要,过度肥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应该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药,按时检测血压,注意及时降压。
大雪进补养生由内养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相对于刚过去的“小雪”而言,这个时节会更加寒冷。
中医养生认为,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吃营养价值高的就好。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使其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
养生需由内养外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表现是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功能的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人的五官、皮肤、毛发的功能好坏、颜色润泽,可以判断人体内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过剩与不足。因此,人们平时的保健养颜只做外在养护是不够的,而是要由内养外。
美容要养血养心
人面色的好坏与中医所说的心有密切关系。因为心主血脉,人心气旺盛,气血和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面色则会红润而有光泽。若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面色苍白;若心血闭阻,血流不畅,则面色青紫;若心火过盛,面红的同时,舌尖还会红或舌头糜烂等。若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色泽会表现为暗黄、灰土、苍白、有黄斑等。
因此,祖国医学认为治病与美容,养生与养颜密不可分。只有内脏功能正常,人体才能真正达到容光焕发。然而,生活中很多青年女士只注意外在的美容与保养,却忽视了内在的调理。
要想面色好就必须养血养心。特别是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在经期、孕期和生产前后,或患病时都可出现血虚而致的面色苍白。因此,生活中女性在饮食上应多吃养血养心的食物。
食补菜单养血离不开铁,铁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补血首先就要补铁。先从食补开始,选择含铁丰富,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小米、大米、芹菜、油菜、菠菜、黄豆、菜花、白萝卜、胡萝卜、海带、黑木耳、香菇、蚕豆、瘦猪肉、牛肉、羊肉、猪肝、鸡肉、牛奶、猪心、鸡蛋、鹌鹑、大枣、桑葚、葡萄和龙眼肉等。
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喝汤吃肉,每周1至2次。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为补血益肾养颜。
芪枣合汤黄芪15至30克、大枣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锅炖,时间30至40分钟,之后连汤带料一起吃,每周1至2次。这三味原料中黄芪性温热,有补气的功能,大枣是补血补气、健脾胃的佳品,百合能够滋阴养肺。三者结合,对气血两虚的病人大有好处,能够缓解乏力、怕冷症状,也能够滋润皮肤。
美目流盼需养肝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眼睛的好坏,依赖于肝之藏血功能的正常。肝脏功能正常,人双眼就有神;若肝气不舒,肝血不足,则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由于妇女生理特点,易出现血虚,所以,女性更应该保护眼睛,在经期孕期时不要使眼睛劳累过度。
中医还认为,“肝受血而能视”,若肝血虚,就会视物昏花或夜盲。当然眼睛的功能正常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而与肝最为重要。
食补菜单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与眼睛功能正常关系密切。维生素A最丰富的食品是肝脏,还有蛋黄和全脂奶。植物性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是:芥蓝、绿菜花、菠菜、油麦菜、小白菜等各种深绿色叶菜,还有胡萝卜、南瓜、红心甘薯、芒果、柑橘、番木瓜等橙黄色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B族有养护眼睛的作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品有:鸡蛋黄、牛奶、酸奶、动物的肝、肾、心、瘦肉、大豆、红豆、绿豆、燕麦、全麦食品、酵母等。
钙和锌等矿物质也不可少。含锌丰富的食品是贝类和软体类海鲜以及动物运动部位的瘦肉,黑芝麻、西瓜子、榛子和核桃等。奶制品、豆腐、豆腐干等含钙高。虾皮、海米、芝麻酱之类含钙量极高,但一次只能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