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外就餐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关注饮食的营养健康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学术年会暨“餐饮与健康”研讨会上,国内诸多知名营养学家针对学龄前儿童、单身人群、新婚夫妇等群体进行了调查,详细追踪了这些参与调查群体的饮食习惯、所面临的营养问题等,并给出他们的改善建议。
第1类:单身人群
调查显示:三餐“缩水”现象严重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与管理系黄伟对单身族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单身生活人群一日三餐不能完全保证,有25.5%的人很少吃或不吃早餐,36.1%的人没有比较固定的就餐时间。单身人群食物摄入总量偏低,饮食结构欠合理,食量偏小。平均每餐涵盖食物种类数量少,种类不均衡,有一半的人经常只吃喜欢吃的那几种食物。日常饮奶频率和饮奶量都较低,天天喝奶的不到两成。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且主要是蔬菜,水果摄入量很低,只有40%的人常吃水果。平均日饮水量也普遍较低,很多人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多是口渴后才想到喝水。
同时,单身人群体力活动严重不足,有三成人从不锻炼,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活动量在6000步以下。许多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久坐少动的项目上,上网、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内容。平均每天在电脑或电视面前4个小时以上占近40%,少数“白领”单身人群更是班上班下都在电脑电视前,属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
建议:推广“晚餐”工程
黄伟说,单身人士首先应注意一日三餐尽量定时定量,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应给自己设个闹铃提醒;争取每天喝奶、吃豆类制品;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水果;增加每日的食物总量摄入,但注意增加摄入食物种类,在吃饭时注意回忆前一天的饮食,尽量选择不同的菜品。控制饮酒量;水杯不离身,以便提醒自己补水。
第2类:新婚夫妇
调查显示:婚后男女体重增长普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教授何更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婚后男性和女性体重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肥胖组、超重组的人数都有增加,而体重偏瘦组则有明显降低。关键是体重的不断增加,尤其是超重和肥胖会导致相关慢性病患病风险增加,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孕前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呈正相关,孕前体质指数越高,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对于慢病的控制,从新婚夫妇开始就需要着手预防。
建议:坚持体育运动
何更生说,调查显示新婚夫妇在外就餐的比例高达93.2%,明显高于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26.1%。从三餐供能比来看,晚餐的供能比为一日中最高,在外就餐高比例导致在油脂、盐等方面的摄入量增加,且不易控制。因此减少在外就餐,是控制体重激增的重要手段。
同时,新婚夫妇在食物消费上,水产品、奶类和豆类的消费量较低,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方面维A和钙的摄入相对不足。
此外,由于很多爱好无法兼容,一些单身时喜爱的体育活动被搁置,很多新婚夫妇喜欢宅在家中。因此,尽可能找到一种共同爱好的锻炼方式,并有周期地坚持锻炼,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