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佚名)
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
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食用狗肉。这种文化在古代东亚被广泛传播。佛教传到日本以前,日本人也吃狗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因为喜欢猎狗而不吃狗肉。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代控制中国北方,中国北方人也把狗肉认为是低等食物。但是中国南方人在广东,广西等地方还继续食用狗肉。朝鲜,越南也保存这种传统文化。
中国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四种狗肉为主的药方。
狗肉的食用地域:
狗肉食用在东亚为最普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
亚洲
狗肉在东亚,如中国、韩国、朝鲜、越南、印尼各地均有食用。
中国各地均有著名的狗肉菜肴,但最主要的狗肉食用地区是中国东北和贵州到广西、广东、福建一线。
欧洲
在欧洲的历史上,通常在一些危难时期,欧洲人曾食用狗肉。
如小冰期(14世纪至19世纪)初期生活在格陵兰的维京人发生严重饥荒的时候,这些欧洲人也吃狗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国巴黎被围。那段期间包括狗、猫在内的各种宠物,甚至动物园中的动物都被当作食物。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记载了此事。法国直到1910年还有狗肉铺子。据传今天在巴黎北部仍有人吃狗肉。
其他
在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人们一直有吃狗肉的习惯。
在非洲,狗主要用作猎犬。有些部落的人会在狗死后吃狗肉,但狗肉从未成为主流食物之一。这也可能是因为狗的饲养费用较高。
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如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些人食用狗肉。
狗肉的特质与烹调:
中医认为狗肉味咸性温,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汉族民间的说法是狗肉可以壮阳,所以狗肉多作冬令补品。而朝鲜族人认为狗肉清热祛火。
有一种传说把狗肉的品质和皮色联系起来,说“一黑,二黄,三花,四白”。但也有人认为“黄狗为上, 白狗次之, 黑狗为下”。
狗肉烹调前须经浸泡或腌渍,必须将其煮熟方可食用。狗肉适合于烧、炖、煮、煨、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也可以用烟熏、腌腊的方法把狗肉制成半成品。
另外,据说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有害物质。
中国著名狗肉菜肴:
江苏的沛县狗肉:传说中是秦朝末年刘邦的大将樊哙在作狗肉贩子时发明的。
贵州的花江狗肉:贵州布依族的传统菜。
广东湛江的白切狗肉:湛江人一年四季的最爱。
广东的狗肉煲:流行于广州、肇庆等城市。
吉林延吉的补身汤(又称狗肉火锅)、红枣煨狗肉、干靠狗肉、香辣狗肉丝等:朝鲜族有大量的狗肉菜肴。
和狗肉有关的俗语:
形容狗肉香的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闻到狗肉香,神仙要跳墙”,或“闻到狗肉香,佛爷也跳墙”
“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
形容狗肉性热的
“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
“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
其它
“寒冬至,狗肉肥”:吃狗肉的最佳时节。
“挂羊头,卖狗肉”:狗肉在历史上是低级食品。
“狗肉上不了正席”:狗肉在历史上是低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