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佚名 ‖ 网络)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今年,国家将清明节首次确定为法定节假日,让整日忙碌的人们有时间祭扫亡灵,既有顺应了国人的需求,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可谓明智之举。但面对清明时节雨未到,路上却满是扫墓人的“景观”,笔者却不能不提醒一句:清明节不仅仅只是“扫墓日”。
首先,清明节个体育锻炼日。清明节所在的4月初,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在清明时节,往往都有踏青春游的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在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国人重视的今天,在清明节里只顾扫墓而忘了开展体育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次,清明节也是一个“植树日”。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与纯粹意义上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因为清明之后气温开始升高,雨量也随之增多,对农民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古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在扫墓祭祖的同时,到先人墓前培一锹土,到合适的地方植一棵树,其实也是清明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再次,清明节还应是一个“节能日”。古人称清明节也叫寒食节、禁烟节,以纪念晋国公子的功臣、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的介子推。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人们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在世界气候日益变暖、节能减排已成全球共识的今天,在清明节里禁火节食,尽量减少耗费能源,也许是我们保护生存环境、赋予传统节日以“节能”的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祀,我们以此怀念先祖。但作为一个当代人,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却不仅仅是一个“扫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