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认为馋嘴含有贬义,尽管从字面上看的确有那么点让人尽量回避的味道。事实证明,除了学术范围,任何褒义词与贬义词的界定绝对不可仅靠字面,而是在于说话者的语气。说起用馋嘴命名的菜肴,直观上就是一种对味觉神经的诱惑,再有就是透出丝丝的温馨,就像儿时被父母在饭桌上用食指轻轻刮了一下鼻子然后说自己是小馋猫般亲切。
馋嘴牛蛙
在以馋嘴命名的菜肴中,馋嘴鸭似乎是不大入流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馋嘴鸭仅仅局限于作坊式的制作,路边摆摊售卖,有点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感觉,甚至报章上登载2000元就可以转让馋嘴鸭的制作方法,也可见其批量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不过,这些丝毫不能抹杀馋嘴鸭是可以飘香数百米,味道与口感极佳的美味,单说食者难以割舍的馋嘴鸭卤水对嗅觉上的冲击,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
除了馋嘴鸭,日渐流行的馋嘴牛蛙应该算是一道主流菜品,虽说都贵为馋嘴,但它与馋嘴鸭无论是在制作还是卖相以及营养等多方面都不具备可比性,可以说从根基上就是两种概念的东西。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馋嘴鸭是小吃的话,那么馋嘴牛蛙就可以称为大菜了。
秉承川味菜肴的一贯特色,馋嘴牛蛙可以说是细腻、泼辣、色、香、味的一个典范。如水煮鱼般的卖相,但决不同于水煮鱼的张扬,水煮鱼的麻辣是不留回旋余地的,上来就会让口、舌乃至嘴唇处于半麻醉状态,以至于弥漫在口腔里的辣即便你倒吸多少口凉气都无法释放出去;而馋嘴牛蛙的麻辣则是随和且善解人意的,尽管在视觉上给人的麻辣冲击不亚于水煮鱼,但馋嘴牛蛙的麻辣就显得温润了许多,是循序渐进地引领你品味麻辣诱惑。
青麻椒、泡椒、豆瓣酱、灯笼椒、十三香、混合油与辣酱的完美结合,构成了馋嘴牛蛙的基本口味。至于烹制混合油时加入的诸如:八角、草果、桂皮、香叶、丁香、花椒、辣椒油、罗汉果等等香料,则是体现菜品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佳示范榜样。牛蛙作为馋嘴牛蛙的主料,其实在我看来应该说是辅料比较贴切。因为这道菜至关重要的是将辣酱炒制加工成“馋嘴酱料”的手艺,“馋嘴酱料”炒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菜肴的美味与否。当然,牛蛙的选择也是关键的一个步骤,切不可选择成年牛蛙,牛蛙仔是烹制馋嘴牛蛙的首选。
将馋嘴牛蛙引申一下,我看馋嘴虾、馋嘴鲶鱼、馋嘴黄辣丁、馋嘴桂鱼等等只要是易熟、鲜美的食材都可以让我们尽情的“馋”个痛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