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篇名叫《一碗阳春面》的文章,整篇文章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喜悦,这是我小时候颇为喜欢的一篇小说,于是心里下意识地也想去吃一碗阳春面,以为那样就能感受到文中人的感觉。
但阳春面对于我的家乡来说实在是个很遥远的事情,除了在文章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之外,大家都不知道这“阳春面”的样子究竟是怎样的。失望之下,我就把对于阳春面的感 情转移到了牛肉面上了,因为这是我惟一能够找到的,接近于阳春面的食物。
更巧的是,家乡我常去的那家牛肉面馆也是生意兴隆的,就像小说里说的那样,这让我失望的幼小的矫情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慰藉。现在回想起自己那个时候的矫情,会觉得自己很傻,可是也正是那种傻的矫情,让我从阳春面的失望里接触到了另一种美味--牛肉面。到了最后,其实我往往是高举着阳春面的大旗,去满足我对牛肉面的期待。
家乡牛肉面馆里,人总是很多,所以我们总得好几个人一起去,有人占桌,有人领牌,有人在窗口……我们的合作熟练而和谐,只是因为我们都热爱牛肉面,美味而廉价的牛肉面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牛肉面的全称应该叫做“兰州牛肉面”,它源自离我家乡几千里地开外的另一个西部城市,而在我们那里总有许多来自兰州的人,也就有了这种兰州美味。据说最早是由一个名叫马保子的老人炮制了这种美味,牛肉面讲究“一清、二黄、三红、四绿”,清的美味的肉汤是牛肉面的精髓,黄的是面条,因为面里加了蓬灰,所以面条劲道而呈微黄色。蓬灰是一种西北植物的灰,长在盐碱地里,并不起眼甚至有些难看却成为牛肉面的重要原料,这常常让我感到神奇。三红,是吃牛肉面必须的辣椒油,吃牛肉面一定是要吃得大汗淋漓,痛快彻底,才算是了解到了其中的精妙。经常看到整个餐厅里人人都低着头,心无旁骛地吃得唏哩呼噜,那种场面很卡通,可是也很幸福。而绿是青蒜的绿,你经历汤的美味、面条的劲道、辣椒的刺激之后,青蒜就像一剂镇定剂一样,让你恢复平静,然后顺利地结束这样一顿美味。
后来的后来,家乡的牛肉面馆越来越多了,但那家最美味的却因为遭受拆迁而销声匿迹,人们都在打听着他们去了那里。后来辗转传来的消息是他们回了甘肃老家,大家都很失望,这也许是家乡人最关心的一个餐厅了。那以后我也很少再吃牛肉面了。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我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关于牛肉面的记忆渐渐淡去,却又在无意中遭遇了一个名叫“马华拉面”的面馆,那里的牛肉面又让我重新温故了旧时美味。现在我总是至少一周能去吃一次,稍久了没去吃,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看来我是永远都无法拒绝牛肉面的诱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