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元文化风情是隐藏在餐桌后面的。
热辣辣的咖喱鱼头,香喷喷的沙爹肉串,鲜美生猛的海鲜大餐,芳香扑鼻的娘惹美食……从一道道色香味迥异的大餐中,你可以品味到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等各自不同的民族风情,感受独特的新加坡美味。
老巴刹LauPaSat
敞开式的老巴刹历史可追溯到1820年如今是新加坡最有吸引力的就餐场所之一。24小时全天候营业,每天晚上7点,毗邻的文达街就会变成沙爹乐园。
都市行走路线:乘地铁南北线(红线)或东西线(绿线)到莱佛士坊站,沿老巴刹出口,步行10分钟就到。
娘惹风味餐Belachan
在这里可以尝到正宗的新加坡土生华人(娘惹,马来语)传统菜肴。
地址:史密斯街10号
营业:午餐每日11:30~15:00。晚餐每星期二到星期天18:30~21:30
都市行走路线:从乌节路乘143路巴士到Belachan
印度风味餐TheBananaLeafApollo
尝一尝用手抓饭的滋味,品一品各色香料制成的咖喱饭。
地址:跑马埔路54号
牛车水美食街:露天的美食街,汇集了富有新加坡特色的各色美食小吃,无论印度风味还是马来风味,这里都能尝到。
漂洋过海的中国菜
早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建设新加坡,从中国南部招来大量劳工,华人就这样飘洋过海地在这个热带丛林摇曳的国家落叶生根,中国美味就此来到新加坡。
肉骨茶是将猪骨与胡椒等香料、药材熬煮,配上白饭、菜及去腻的茶,是非常道地的特色餐。据说,汤料里的胡椒等配料,是引出骨香甘甜的关键,这就得看各家的本事了。
海南鸡饭据说是到了新加坡才真正发扬光大的。将全鸡以水煮至嫩熟,骨肉分开,切块排于饭上。浇淋酱油、鸡汁及芝麻油,配上酱泡红辣椒及蒜末等佐料,一品鸡肉鲜甜原味。
不过,在新加坡,粤菜是中餐的主角。大量海鲜加上新鲜水果,除了以蒸、炸出名的粤式菜肴和点心外,在新加坡最有名的是辣椒酱炒螃蟹。新加坡海鲜多从澳大利亚或斯里兰卡进口,大量运用蒜汁、糖、酱油、香料等各式香料与捣碎的螃蟹烹调,红辣椒蟹、黑胡椒蟹、白胡椒蟹等,或火热或麻辣或提鲜味,让人各选其好。
现在的新加坡有很多新派餐厅,讲究布局装饰,突出水泥、玻璃、栗色木板、流水的组合,强调就餐意境。“寒舍”,就是典型代表。
浪漫恋情下的娘惹美食
据说娘惹美食见证了马来人与华人的联姻喜庆。早期马来人与华人通婚的后代,男性称为巴巴(Baba),女性称为娘惹(Nonya)。娘惹美食自然也就融合了马来菜与中国餐的烹调美味。这才有了这样的说法,大意在说“中国素材的内敛遇上马来料理的奔放,调和出人间稀有的爱恋热情”。娘惹美食采用大量南洋香料及调味酱,如椰奶、辣椒、虾酱、磨碎的植物根叶及酸甜果实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叻沙(LAKSA)体现了浪漫丰富的娘惹美食特色。将面或米果条下到咖喱汤汁混合椰奶的香浓肉汁中,加以鱼片、虾仁、豆芽菜、油豆腐等配料,就是酸甜咸辣兼具的叻沙。娘惹美食中最典型的家常菜还有香炸花生豆腐及黑果焖鸡。
蕉叶包裹的马来风情
马来人是最早生活在新加坡岛上的居民。英国人统治时期,驱散了原住在新加坡河口的马来人,因此他们聚集在东部的芽笼地区(Geylang),在当地的柠檬草农场及椰子壳加工场工作。
马来美食深受生活习性和天然环境的影响。马来人喜欢居家烧烤,碳烤鱼、碳烤鸡相当普遍,沙爹是爽口简便的宵夜点心。将腌过的羊、鸡、牛肉,切块后上签,火烤至肉脂滑腻程度,再蘸上浓花生酱,别有滋味。天然环境的茂密椰林,也影响着马来人的餐饮。马来椰浆饭用芭蕉叶包裹,加入椰浆煮成的米饭,搭配酥脆的鱼干、黄瓜、小菜,并将小红辣椒撒于其上。
马来小吃中最常见的是窝打(OtakOtak),将腌渍香料的鱼肉、椰奶、辣椒酱用芭蕉叶包裹,以小火慢烤,尝起来辛辣鲜香。罗惹(Rojak)则是马来沙拉,将豆芽、黄瓜、凤梨、虾片、蔬菜拌以虾酱,淋上碎花生,口味酸甜,酱料与新鲜果蔬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
手抓的印度餐
据说在19世纪末,印度人来到小印度区开砖窑、养牛场,逐渐形成了印度风情浓郁的社区,鲜花+香料,巧手编织的花朵项链,艳红、亮紫、鲜黄,各种色彩在街上流动。
因气候原因,印度料理也分南北不同,南印度气候干燥炎热,咖喱中多掺杂植物的根、叶、种子等磨成的香料,口感辛辣;北印度料理较为清爽,烹调多采用酸乳酪、鲜奶油及淡香料,口感略为温和。
“咖喱鱼头”由新鲜的鱼头在咖喱、香料、柠檬草、椰奶、辣椒等汤头炖煮,肉汤俱鲜。印度餐地道的吃法是用右手抓饭(印度人认为左手不干净),你可以试试。
“拉饼”用奶油煎烤而成,蘸着咖喱吃味道很美,若是饼中包有肉类蔬果等馅料,就是印度煎饼。“拉茶”是炼奶与茶叶交融的类似奶茶的饮料,口感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