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黄鱼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夏季端阳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据《吴地记》记载:公元前505年,中国东海已经有捕捞活动。 体长,略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50~1000克左右、背鳍一个颇长,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凹、鳍棘部后上方有一显著黑棕色大斑。眼后缘有一羽状(皮质)突起、体被小栉鳞、易脱落。侧线完全,每侧各有5条、其中第4条侧线始于胸鳍基下方附近,向后止于腹鳍后端的前上方、体黄褐色。通体有虫纹状白色斑点,背部黄色较深,腹部较浅、此外,自眼隔到尾柄背侧有9个灰褐色大暗斑。臀鳍浅绿色,有多条黑色斜纹。尾鳍截形灰褐色。
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功效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认为,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宜于食用。贫血、头晕及体虚者更加适合。
适用量:每次80~100克。
温馨提示: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
【别名】石首鱼、黄花鱼、江鱼。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胃、肾经。
【功效】健脾、益气,开胃。
宜:头晕,失眠,贫血,以及久病胃虚食减者宜食。
忌: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支气管哮喘,癌症,淋巴结核,红斑狼疮,肾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忌食。
食材搭配宜忌
【宜】黄鱼+苹果=黄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苹果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同食有助于营养的全面补充。
【忌】 黄鱼+荆芥=身体不适。
黄鱼+荞麦=消化不良。《食疗本草》指出:“黄鱼不可与荞麦同食,令人失声也。”黄鱼味甘性平有小毒,多食难消化,荞麦性寒难消,食之动热风,两者都为不易消化之物,同食难消化,有伤肠胃。